“一名劳模,就是一面旗帜。”浙江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、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竺士杰如此理解全国劳模的荣誉。
竺士杰,1980年生,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公司桥吊班大班长,高级技师。从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、桥吊司机,成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技术能手、大国工匠,他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。
站得更高看得更远
1998年,竺士杰从宁波港职业技工学校港口机械专业毕业,进入宁波港龙门吊班,成为一名龙门吊司机。
龙门吊的个头仅次于桥吊,驾驶室距离地面20多米高。第一次爬上去的情景,他记忆犹新,“所有的直梯和横梯都是开放式的,一低头就能看到地面。当我第一次爬到20多米高往下看时,双腿都发软,只能扶着扶手一步步往前挪……”
操作龙门吊作业,好比是司机在高空中“穿针引线”,因为集装箱上的锁孔只有手机大小。“可能是年轻,胆子又大,还好强不服输,没用多久就适应了高空作业。苦练了3个月后,就能够自如地操控机器。”竺士杰说。
2000年,操作了一年多龙门吊的竺士杰,已是这一行的“高手”,并且开始带徒弟了。
当时,宁波港提倡一岗多能,鼓励年轻人多学一门技能,龙门吊司机可以选择参加桥吊培训。竺士杰第一个报了名。他的师傅和同事都劝他慎重考虑。
“可我想去尝试驾驭桥吊那个更大的‘家伙’。”桥吊的驾驶室距离地面49米,比龙门吊高一倍多,且要从漂浮在海面上的船舶中起吊晃动着的集装箱,操作难度之大,可想而知。
转学桥吊操作技术后,竺士杰学习和钻研更是铆足了劲。他每天第一个上机,最后一个下机。提前3个月独立上岗,跨入了桥吊司机的行列,成为拥有桥吊、龙门吊操作证书的多艺人才。
针对传统桥吊操作方法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,他学习理论进行分析,用实际操作进行探索。经过一年半的摸索总结,一套“稳、准、快”的桥吊操作法诞生了,新操作法仅需2个步骤就能让秋千般晃动的桥吊吊具稳定下来。
出色的操作技艺让竺士杰在各个赛场大放光彩,斩获一项项荣誉。2015年,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。日前,2019年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”发布,他名列其中。
让更多的司机学会“绝活”
竺士杰创造的“稳、准、快”操作法,创下一小时起吊104个标准集装箱的纪录,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。2007年,宁波舟山港将此命名为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”。
为了让更多的司机更快地得到培训,竺士杰动起了“著书立作”的念头。经过3个月的废寝忘食,竺士杰完成了这篇“著作”——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”,作为公司桥吊司机的培训教材。据测算,运用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”后,因缩短船舶在港时间可创造4.145万元/艘次的经济效益。
随着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不断增长,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”遇到了新设备、新船型的挑战。竺士杰一直是个有心人,他从未停下探索与完善操作法的脚步。2013年,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2.0版”出版了;2014年,推出动画版,用三维动画对操作法进行全新演示;2017年,有了实景动态船舶模型,开发了模型化培训新模式;2019年,对操作法中提高标准化培训能力、安全作业、操作技能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,形成了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3.0版”,在超大型船舶作业、困难船舶作业等方面有了更精进的研究和更显著的成效。
经实践,“竺士杰桥吊操作法”能提高桥吊一次着箱命中率7%以上,提升单机作业效率2.4moves/小时以上。这样,他所在的码头一天就能多做3400多标准箱,一年就能多出100多万标准箱,相当于多出来一个泊位的年作业能力。
让更多人参与创新
码头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单抓桥吊操作效率并不能带来码头装卸能力的整体提升,如何让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提高才是突破瓶颈的关键。
“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工作中来。”2011年,“竺士杰创新工作室”应运而生。在竺士杰的带领下,来自生产、技术等各条“战线”的40多名优秀人才聚集到一起,踏上了“团队创新”的新征程。该工作室自成立以来,已陆续推出30多个“产品”,包括“集卡双拖平板”“设备设施监控中心”“新型空箱吊具”等国内首创项目。
创新工作室推出“万箱船一箱节约一美元”的服务承诺,针对每艘“万箱船”的不同作业要求和船舶特点开展定制化服务,当年就为船公司节约了200余万美元,船公司称赞此举为“沿海港口的楷模”。除了技术革新之外,竺士杰和他的团队还致力于优化操作流程、提升作业效率等生产、管理环节的创新。2016年,竺士杰带领团队对“桥吊一次着箱命中率”进行攻关,成功破解“桥吊着箱命中率监控”难题。2018年,工作室探索推进桥吊红外线激光检测双箱作业安全系统,为科技保障安全作出了新的贡献。